专家介绍
张根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二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特聘专家、世中联内科专业委员会理事、世中联脑病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市中医师承指导老师、山西省中青年中医临床领军人才培养特聘导师,曾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主持和参与编著了多部中医专业学术著作,在中医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采访时刻
神经时讯:您的团队近期发表了《脑血疏口服液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CD36表达的影响》,且文中提到取得了较为正面的结果,验证了活血化瘀法在脑出血急性期的疗效。您及您的团队进行这一试验的初衷是什么?它解决了哪些问题?
张根明教授:
科研的最终目的是反馈临床,因此我们的研究目标大多也是基于临床需求来进行。目前,许多医生在脑出血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对破血逐瘀药物的作用机制存在一定的疑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相应的动物实验,并且基于前述问题将重点放在了两个方面:一是破血逐瘀药物的使用是否会增加模型小鼠的脑出血体积,并加重神经功能缺损;另一方面则是深入探究破血逐瘀药物在脑出血治疗过程中的具体机制。最终两方面的问题都有所收获,也比较符合我们的预期。
研究结果证实了破血逐瘀药物脑血疏口服液在脑出血急性期并不会导致出血体积的增大;而机制方面,我们则发现了破血逐瘀药物脑血疏口服液促进血肿吸收主要是依赖CD36传导通路的效果。这些结果其实为临床当中破血逐瘀药物的应用扫除了许多疑问和隐患。
神经时讯:此次研究所使用的药物,其网络药理学研究显示包含槲皮素、山柰酚等多个有效活性成分,您认为与西药相比,该药物在治疗过程中有哪些不同?
张根明教授:
讨论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明白,脑出血其实是一类发病机制相对复杂的疾病,因而其治疗方案也相对繁复。在脑出血治疗中,常出现的一个误区是许多医生会将破血逐瘀药物的作用机制与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混淆,认为其可能导致出血量增加。而实际上与西药相比,中药,尤其是类似脑血疏口服液这样的中成药多为复方药物,且其成分相对复杂,作用方式也呈网络化覆盖,在改善血肿方面,并不会增加相应的出血风险。
神经时讯:我们注意到,研究结论中强调了治疗时间窗的重要性。您作为本领域的权威专家,可否分享一下,把握好脑出血急性期治疗时间窗究竟有哪些重要意义?对于患者可能带来哪些改善?临床当中又如何把握相应的时间窗进行治疗?
张根明教授:
我们前面已经强调了,脑出血是一类病情和发病机制都相对复杂的疾病。因此,充分了解疾病的核心病机,及早制定完整治疗方案格外重要。血肿作为脑出血症状发展的基础问题,在急性期把握住关键环节,尽快解决血肿,是抑制病情进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
事实上,目前临床当中对于脑出血患者并无确定的时间窗,而是要求越早越好。在急性期(尤其是超早期)患者到诊后,尽快开展破血逐瘀治疗以缓解血肿才是最优秀选择,而中药在这一方面无疑是具有优势的。目前的一些临床研究结果也显示,及时使用具有破血逐瘀功效的中成药,可有效抑制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发展,并有效减少其带来的后续不良影响。同时,前述的研究也证实了破血逐瘀药物的应用并不会带来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血肿的增加,进一步提升了该治疗方案的优先级。
神经时讯:类似脑血疏口服液这样的中成药物其实一直专注于脑出血治疗领域的研究,从长远来看,您认为中医中药在脑出血治疗领域的前景如何?对于广大临床工作者来说,如何才能更加有效的利用好这些治疗手段?
张根明教授:
目前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中,西医尚没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方案,医生多采用外科方式来解决患者血肿问题。因此,对于无手术指征的脑出血患者,中医药就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医强调治疗过程的系统化、方案化,对患者血肿、水肿、炎症以及有毒物质带来脑损伤等多个问题进行综合覆盖。中成药和方药都可作为治疗选择,但需注意辨证论治,如气虚血瘀所致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可使用脑血疏口服液等治疗药物以尽早解决血肿。
来源:神经时讯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wzhoEMVIP0W9leSplxZ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