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危害巨大的骨骼疾病,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髋部骨折后一年之内,20%患者会死于各种并发症,约50%患者致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而《基层医疗机构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1)》(下称共识)的发布,无疑是为基层医生带来了一份极具价值的诊疗依据。为更好传达共识治疗理念,我们邀请到共识编写专家组组长、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质疏松研究所所长黄宏兴教授对本共识进行全面解读。
Q1: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骨质疏松防治现状如何?本共识制定的初衷是什么?
黄宏兴教授:
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骨质疏松防治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是知晓率较低,基层医疗人员对于骨质疏松诊断依据认知不足,往往在就诊患者发生骨质疏松骨折后才能发现患者原发问题。其二是药物的选择不够明确,基层医生对骨质疏松治疗药物配置和使用水平参差不齐,多数基层医生对于最新抗骨质疏松药物的适应证不够了解。其三是基层医疗机构对于骨质疏松症诊疗的自我定位不够清晰,事实上,基层医疗机构在骨质疏松防治过程中,应当将工作重点放在预防而非治疗上;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基层医疗机构加强与二三级医疗机构的合作,实现全专结合、双向转诊,让基层医疗机构充分发挥家庭医生作用,真正成为骨质疏松预防宣教、危险因素评估以及高危人群筛查工作的最前沿。
本共识的制定正是基于上述原因。目前,骨质疏松已经成为影响我国老年人群健康的重要问题。统计学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已达19.2%,但是居民对本病的认识却依然不足。基于这一现状,结合基层医疗机构在骨质疏松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分解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遵从“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原则,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组织专家对近年来骨质疏松领域的共识、指南进行了检索评价,依照基层医疗机构特点和骨质疏松症防治的实际情况编写了本共识,旨在全面提高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骨质疏松症管理水平,真正实现骨质疏松症防治重心下沉、关口前移。
Q2:请您介绍一下此次共识制定的要点和重点有哪些呢?
黄宏兴教授:
本次共识的制定,将重点放在六个方面,主要包括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和分类、基层医疗机构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情况、基层骨质疏松症的筛查、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基层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基层骨质疏松症的管理。其中基层骨质疏松症的管理作为重点内容,强调了立足筛查、数据建档、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规范治疗、定期随访的必要性,应当引起基层临床医生的重视。
Q3:基层怎么处理骨质疏松症是最优的选择?如何选择治疗方式?何时启动治疗比较合适?
黄宏兴教授:
基层医疗机构在对骨质疏松症诊疗时,应当根据患者年龄分布、经济能力,结合诊疗设施和药物条件,充分利用其现有医疗资源,制定合理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案。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药物、运动等综合措施,以增加骨密度,维持骨质量,预防、减缓骨丢失的进展;同时加强肌肉质量,提高肌肉协调性,避免跌倒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关于启动治疗的时间,一般认为越早越好,一旦发现患者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症高危风险或已经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则应尽快启动预防或治疗措施。
Q4:此次共识中,中医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占了一定比例,请您谈谈,骨质疏松的治疗上中药与西药相比有哪些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黄宏兴教授:
中药与西药在骨质疏松症诊疗领域各有优势,西药作用靶点明确,指向性强;而中药强调了治疗的辨证观、整体观、平衡观,从整体调节机体代谢水平,能够较好的缓解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相对较小,作用全面,且价格方面大多也有一定优势,充分结合两者优势才是更好的选择。目前我们在广东省部分地区进行的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是目前较为主流诊疗方案,约占了88%,其效果也得到了充分的临床验证。但需注意,在长期使用药物治疗时,还是应当关注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问题,在药物选择中需注意西药的临床适应证,中药也应当根据患者的证型进行辨证施治。
Q5:基层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有哪些?依据您的治疗经验,请您谈谈中成药骨疏康在治疗骨质疏松症上有何优势?
黄宏兴教授:
骨疏康是我国首个被批准用于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中成药,其组方是符合中医理论和基本原则的。骨疏康主要成分为淫羊藿、熟地黄、骨碎补、黄芪、丹参、木耳、黄瓜子,其从补肾入手,兼顾健脾活血,多用于肾虚兼有气血不足所致的骨质疏松症。临床的应用也显示骨疏康可以较好的缓解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骨吸收,减缓骨量丢失,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发生率。研究也证实了其在提高骨密度、增加骨小梁体积、增强相关信号传导、促进骨神经发育、减少骨细胞凋亡等方面的作用。
Q6:未来基层医疗机构在诊治骨质疏松症上应该怎么做,您有哪些期待和建议?
黄宏兴教授:
最新的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已经进入了老年型社会,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年龄相关性疾病,必然会成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常见病。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而言,做好高危人群管理尤为重要。对此,我们提出了如下建议:其一,分级诊疗,根据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的医疗任务,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其二是加强管理,骨质疏松症预防重于治疗,基层医疗机构需要加强对此类疾病的预防宣教、危险因素评估、高危人群筛查;其三分工明确,一级医疗机构主要承担骨质疏松症患者初筛、随访、基础治疗;二级医疗机构主要负责明确诊断、规范治疗;三级医院主要负责疑难病例的诊治,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一二级医疗机构进行后续治疗。
目前,我们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出了六字方针,即“营养、阳光、运动”,也希望基层医疗机构能够进一步推进骨质疏松防治的宣传,真正帮助居民实现健康生活。
黄宏兴,教授、主任医师、省名中医、博士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南粤优秀教师、第二届“羊城好医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质疏松研究所所长、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广东省首批中医名科“骨质疏松科”学科带头人。
学术任职: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委员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肌肉、骨骼与骨质疏松学科组组长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老年肌肉与骨骼疾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基础医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防治发展共同体副主席
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副主任委员兼中医学组组长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特色疗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副主编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编委等
主要科研成绩:
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2项,各项荣誉奖20余项
主持或参与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50余项
主编专著、教材12部
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
中医药治疗骨伤疾病的研究
中西结合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
临床擅长: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骨伤科疾病,尤其骨质疏松症、痛风性关节炎、老年骨病、骨关节病、颈肩腰腿痛、跌打损伤等骨科疾病等
来源:全科学苑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6O3kGZhyjC5OFbt7GCxA4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