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是现代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也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首位病因。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而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在冠心病治疗过程中,中医中药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此,全科学苑邀请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徐强教授针对“心血管疾病的中医中药治疗”做内容分享。
01与时俱进:中医对冠心病的认知从寒凝血脉发展到气滞血瘀
古医学没有“冠心病”之称,但中医古籍中有许多关于“冠心病”“心脏病”等症状描述。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到汉代《伤寒论》,中医提出的“胸痹”“心痛”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类似,但“胸痹”的范畴比冠心病更广泛,包含了冠心病之外的其他疾病。
中医对冠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早期为寒凝血脉导致血脉不通,治疗应温阳通脉。随着医学发展及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到明清时期对“胸痹”的病因认识主要为气滞血瘀,对应药物为活血化瘀药。
徐教授表示,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更加透彻,这种认识是与时俱进的,治疗方案也从温阳通脉发展为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02量体裁衣:中医中药在冠心病治疗过程中的优势体现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治疗方式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支架植入等,可缓解冠状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现代医学同样认为,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石。因此在PCI术后,冠心病患者仍需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等持续治疗。
针对冠心病,古医学有诸多良方,随着医学的研究进展,中成药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
临床上,中医对于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可“量体裁衣”,根据每一位患者不同情况开具中药处方,通过服用汤药治疗;对于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患者,可长期服用中成药治疗。
徐教授表示,中药汤剂及中成药里均含有多种药物成分,与西药同服可起到降低不良反应的作用。比如心肌梗死患者,包括PCI术后患者,在进行心脏康复治疗过程中长期服用中药治疗,对恢复生活质量,改善生活能力及疾病预后均可起到良好作用。此外,中医外治法如气功、导引术、针灸,及传统的太极拳、八段锦等,对冠心病患者恢复生活能力同样有帮助。
03双心同治:中医对双心疾病的疗法为既调血脉又调神志
徐教授指出,现代医学认为,心脏是泵血器官,主要功能是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许多研究发现,心脏除了负责血液循环外,还有神经内分泌功能,这与中医传统理论相吻合。中医认为,心脏的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心主血脉”,是指心有维持血脉正常运转的功能;二是“心主神明”,是指心主宰人的神志,包括情绪、认知能力等。
因此,冠心病患者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等问题,从中医传统理论来分析,属于“心”功能异常,中医治疗需双心同治,既调血脉,又调神志。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双心疾病的中成药如心可舒片,不仅可以有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等多种心血管疾病,还可以改善多种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纯植物中成药,不含冰片和动物药材,适合心血管疾病患者长期服用。
04任重道远:时代赋予中医中药发展的两项任务
中医是我国的国粹之一,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在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并于近日正式发布《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徐教授认为,中医中药在心血管疾病诊疗过程中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位也会越来越高,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维护身体健康的需求。
在发展的同时,中医中药有一项重要任务,即应进行大规模、高水平的循证医学研究,将中医中药的疗效评价客观化,用高水平证据来证明其疗效及安全性,指导临床精准用药。
过去,中医中药的治疗指征不明确。因为传统中医治疗需进行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证型选择药物和方剂。但目前,部分医生不能准确进行辨证,所以中医中药发展的第二项任务,是需要把中医辨证体系更加客观化、简单化,使其具有更好的操作性,使中医中药应用更广泛。
以上两点是目前时代赋予中医中药发展的任务,也是中医中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徐强,主任医师,教授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
胸痛中心医疗总监
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首批天津市津门医学英才
天津市高校“学科领军人才”
曾任日本铃鹿医疗科学大学客座研究员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参加国家“973”、“86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8项,发表论文60余篇,SCI论文8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
来源:全科学苑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aLYAcrAQUiMXY2EFQQG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