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内部六宝典资料大全
强肌健骨,防治骨松!世界骨松日来听专家指点
发布时间:2023-10-20 阅读

骨不能松,肌不可失

《肌少-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解读

香港内部六宝典资料大全

一项针对我国老龄人口(>80岁)的调查显示,10.4%的男性和15.1%的女性发生脆性骨折及其并发症与肌少-骨质疏松症显著相关。从当前实际而言,我国老年人口基数较大,庞大的患病人群对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与医疗负担,将肌少-骨质疏松症作为独立病种是合理且必要的。然而,目前国内尚缺乏一套权威、综合、高效的诊疗指导意见。为解答广大临床工作者及专家学者的实际疑惑,改善当前临床知晓率低、重视不够、诊断治疗方法单一等现状,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组织专家组认真研讨,结合肌少-骨质疏松症防治的实际情况,编撰形成了2022版《肌少-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并发表在《中国骨质疏松杂志》上,以下简称共识。

共识定义了肌少症(sarcopenia)是以肌量和肌力进行性和广泛性减少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可导致身体残疾,生活质量下降以及死亡等不良后果的风险升高。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脆性骨折的全身性骨病。肌少-骨质疏松症是骨质疏松症与肌量/功能下降并存的退行性代谢综合征。肌少症和骨质疏松症之间存在相似的病理生理基础,同时具有高度关联性的临床表现,如:肌肉萎缩、步态异常、疼痛、跌倒与脆性骨折等。

肌少-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即需同时满足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的要求:(1)腰椎或股骨任何一个部位骨密度T值≤-2.5或发生过脆性骨折;(2)骨骼肌质量减少:男性<7.0kg/m2、女性<5.4kg/m2;(3)骨骼肌力量下降:男性握力<28kg、女性握力<18kg;(4)肌肉功能下降:6m步行速度实验≤1m/s或SPPB≤9分。

共识认为肌少-骨质疏松症治疗目标是改善患者肌量、肌力、身体平衡、骨量和骨质量,避免发生跌倒和骨折等不良事件。并强调预防重于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锻炼是一线预防及治疗方案,临床通常需采取二线、三线治疗方案控制病情发展。中医治疗方面,中药内服推荐按以下证型进行辨证施治:①肝肾阴虚证。治则:滋补肝肾、强肌壮骨。推荐方药:左归饮、六味地黄丸等。②脾肾阳虚证。治则:温补脾肾,填精益髓。推荐方药:右归饮、金匮肾气丸、骨疏康胶囊/颗粒等。骨疏康具有补肾、健脾、活血的功效,对肌肉、骨骼的共同靶点有调节作用,基础研究证实其保护肌肉的作用可能与IGF-1信号通路有关。③肾虚血瘀证。治则:补肾活血、化瘀止痛。推荐方药:补肾活血汤、青娥丸等。

肌少-骨质疏松症的管理模式有别于急性疾病,由于其起病隐匿、病程漫长、危害严重,因此其管理应做到肌骨并重、综合诊断、规范治疗,医患合作,并建立科学评估、定期随访机制。

共识明确了肌少-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并统一了临床诊断标准,通过全面、深刻的阐述,为各级医疗和科研机构的肌少-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黄宏兴 教授

中共党员,医学博士,教授、主任中医师

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

广东省名中医,南粤优秀教师、羊城好医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骨伤科学骨质疏松方向和广东省首批中医名科“骨质疏松科”学术、学科带头人

黄宏兴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导师

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属医院骨质疏松研究所所长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五届广州市荔湾区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骨伤疾病的研究、中西结合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

临床擅长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骨伤科疾病,尤其骨质疏松症、痛风性关节炎、老年骨病、骨关节病、颈肩腰腿痛、跌打损伤等骨科疾病等

从事中医药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近40年,在中医药防治骨伤疾病方面,特别是骨质疏松研究领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

主持或参与制定诊疗指南2个、专家共识8个、团体标准1个、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1个。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课题等22项、参与40余项,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专著20部

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广州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授权专利17件

获首届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之星”、国家卫健委百姓健康频道“医德风范--2020卓越成就”荣誉称号、中国药学发展奖骨质疏松医药研究奖第三届“杰出青年学者奖”和第六届“学科成就奖”、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杰出贡献奖”和“创新团队奖”、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第二届“羊城好医生”、首届“我最喜爱的岭南大医生”、医联媒体“优秀科普先锋”奖等荣誉称号

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15名、硕士研究生33名、师带徒6人

科学用药,赢战骨松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版) 》

要点解读

今年的国际骨质疏松日中国主题为“强肌健骨,防治骨松”。值此10月20日国际骨质疏松日来临之际,就大家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针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版)》,以下简称指南,为大家做简要解读。

1如何选择抗骨松药物?

面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如何选择治疗药物,需要按照患者骨折风险进行分层管理,给予个体化治疗。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风险如何评判?指南将骨质疏松症按照骨折发生风险分为高骨折风险和极高骨折风险。骨折高风险者,初始药物可选择:阿仑膦酸钠等口服药物;若口服药物不耐受,可选择唑来膦酸或地舒单抗等注射类药物。对于极高骨折风险的患者,初始药物可选择:特立帕肽、唑来膦酸、地舒单抗或罗莫佐单抗。对于髋部骨折极高风险患者,建议优先选择唑来膦酸或地舒单抗。

2关于药物治疗疗程

首先必须明确骨质疏松症是需要长期治疗、甚至全生命周期骨骼健康管理的慢性疾病。对于抗骨松药物的使用,至少需要持续一年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指南建议口服双膦酸盐治疗的患者,在药物治疗5年后,若骨折风险不高(如全髋部或股骨颈骨密度T-值>-2.5且治疗期间未再发生骨折),可考虑进入“药物假期”;若骨折风险仍高,则治疗可适当延长至10年再考虑是否进入药物假期。对于唑来膦酸,高骨折风险患者治疗3年,若骨折转为低风险(如全髋部或股骨颈骨密度T-值>-2.5且治疗期间未再发生骨折),可考虑进入“药物假期”;若极高骨折风险患者,可持续治疗6年,再酌情考虑进入“药物假期”。

地舒单抗:建议治疗5-10年后重新评估骨折风险,对于仍然处于高骨折风险的患者,可序贯其他抗骨松药物或继续地舒单抗治疗。而促成骨药物特立帕肽:24个月疗程。罗莫佐单抗,目前批准治疗疗程为12个月。上述药物在疗程结束或停药后,须序贯其他抗骨松药物治疗。

此外指南新增多种成分、证据明确的骨质疏松症中成药,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提供了更多选择。

3抗骨松药物之间如何联合和序贯?

不同抗骨松药物之间的联合和序贯是持续降低骨折风险的重要手段。

关于联合治疗:指南建议钙剂与维生素D作为基础治疗药物,可以与骨吸收抑制剂或骨形成促进剂联合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艾地骨化醇与钙剂不常规联合使用。艾地骨化醇与特立帕肽的联合使用,需要注意高血钙的发生风险。

指南不建议联合使用相同作用机制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

此外,不同作用机制药物之间的联合,指南指出:不建议阿仑膦酸钠与特立帕肽联合治疗;而唑来膦酸与特立帕肽联合治疗以及地舒单抗与特立帕肽联合治疗,均可有效增加腰椎和髋部骨密度,但仅酌情用于骨折极高风险患者。

当存在以下几种情况时,需要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序贯治疗:1.骨吸收抑制剂治疗失效、疗程过长或存在副作用时;2.特立帕肽或罗莫佐单抗的推荐疗程已到,但患者骨折风险仍高,需继续治疗者;3.特立帕肽或地舒单抗等短效作用药物停药之后,须维持治疗效果者。

推荐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序贯治疗方案:优先推荐先使用促骨形成药物(特立帕肽)或双重作用药物(罗莫佐单抗),再序贯骨吸收抑制剂(双膦酸盐或地舒单抗)治疗。

相同作用机制药物的序贯治疗建议:若口服双膦酸盐无法耐受或者效果不佳的高骨折或极高骨折风险患者,可更换为静脉唑来膦酸或者皮下注射地舒单抗治疗。而由于地舒单抗不适当停药或者患者主观要求停药时,在肾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序贯唑来膦酸。

指南的发布对于规范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特别就临床关注的问题给出具体建议,希望对大家的临床工作提供诊疗参考和指导。


岳华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 行政副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博士后

兼任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委员兼副秘书长

上海市医学会骨质疏松专科分会委员兼秘书

2011年入选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启明星

2019年荣获第三届国之名医 青年新锐称号

同年入选上海市科技专家库专家

2021年入选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卫生系统医学科技评审专家,并获得上海最美女医师奖及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

兼任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及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编委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0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上海市卫健委及上海市科委等科研项目4项;作为项目骨干参与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2年以第四完成人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擅长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各种原因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腰突症、颈椎病等的内科治疗以及遗传、代谢性骨病(佝偻病/骨软化、畸形性骨炎等)的临床诊治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LHa-IrcQdcdlmN4bSxP_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