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脑出血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近年来也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其中在病因方面,发表在Neurology的一项研究提到,不论是脑叶出血还是非脑叶出血,高血压均是发病的危险因素。您认为,这一发现对我们后续的临床诊断是否有影响?可能带来哪些变化?
赵性泉教授: 脑出血大致可分为自发性脑出血和创伤性脑出血两类。自发性脑出血又可分为原发性脑出血和继发性脑出血,前者的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和淀粉样血管变性;后者可由血管畸形、肿瘤等多种原因导致。统计学数据显示,原发性脑出血当中,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约占85%,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临床诊断为非高血压导致脑出血的患者往往也受到了高血压因素的影响。这一结果为临床预防脑出血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证实了血压的有效控制,对于高血压和淀粉样血管变性所致的脑出血都可起到极好的预防效果。该数据在真实世界中也得到了实际的反馈,目前在欧美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随着高血压管理的有效进行,脑出血发生率也相应的出现了逐渐下降趋势。另外需要强调的是,脑出血作为脑卒中死亡的主要病因,未来对于脑出血的控制,也将有效减少脑卒中死亡的发生。
Q2:另一个比较受关注的问题是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监测DWI高信号,发表在JAMA Neurol的一项综合荟萃分析推测,此类患者慢性高血压小血管病急性发作可能是其DWI高信号的主要原因。这一结果对于脑出血患者早期降压治疗的应用是否会带来正面影响?
赵性泉教授: 脑出血患者继发损害的发生过程中是否存在缺血因素的影响一直备受争议,目前的研究通过特殊的DWI序列发现在血肿周边或远隔部位存在具有缺血特征的高信号,这证实了缺血性脑组织的存在,也证实了脑出血过程中确实存在缺血性损害。该研究发现,DWI信号的出现与继发缺血性损害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远期预后的结果息息相关,这意味着该方式可成为预测患者远期结果的极佳方式。同时,该结果也能为脑出血患者早期的降压治疗带来指导,对于存在DWI高信号的患者,盲目的采用降压治疗可能带来缺血性损害的加重,并造成远期预后不良,这意味着早期降压治疗可能不能作为脑出血患者可普遍采用的一种治疗方案。
Q3: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导致这一问题的很大原因是目前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因此不少研究都在尝试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案对脑出血患者早期进行多靶点综合管理,您觉得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否是未来脑出血治疗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赵性泉教授: 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脑出血患者治疗有效性的主要评价是患者功能预后的改变,但由于脑出血病因、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和患者个体化的差异,临床当中脑出血患者的血压管理、止血治疗、血肿清除手术、神经保护治疗等手段在治疗中均没有得到一个令人较为满意的一致性结果。反而是中医药在患者功能预后的改善方面显示出了部分优势。近年来,我们团队联合东直门医院高颖院长团队从“十二五”研究开始,到现在正在开展的“十三五”研究,对包括脑血疏口服液在内的一些中成药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探索,也已经得到部分正面结果,给临床带来了一些助益。未来我们也希望能够建立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进一步深挖中医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更多作用。
Q4:血管周围水肿是脑出血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病理变化,对于患者临床管理和预后的改善有着重要价值。现阶段部分研究中,中成药物如脑血疏口服液等,也得到了不少指南共识的推荐,根据您的临床经验,这一方案的有效性如何?是否能为临床管理带来有效帮助?
赵性泉教授: 事实上,除了脑出血本身所带来的直接损害,更多患者的临床加重和功能恶化是由脑出血导致的继发损害所引起。因此,近年来临床脑出血治疗当中的关注重点还是放在脑出血继发损害领域。血肿周围水肿作为脑出血继发损害中较为常见且影响较大的一类,可能受到血肿、炎症和神经毒性作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对于这种多因素影响的问题,需要多途径、多靶点的治疗措施,而中医药综合治疗在该方面体现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对此我们的团队也进行了一些探索,比如在应用脑血疏口服液治疗患者血肿周围水肿的相关研究中,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手段明确观察到治疗组部分患者血肿周围水肿的有效控制,相关治疗指南也进行了推荐。但限于目前技术和评价方式的一些不足,中药作为脑出血治疗领域的重要优势尚有待继续发掘,未来我们也希望能够找到更加合理且有效的方式和评价体系,进一步挖掘中医药的巨大价值。
赵性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主任、党总支书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致力于脑血管病、眩晕、神经重症、社区流行病学等领域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300余分。承担、参与并组织诸多科研工作,包括“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协同科技创新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使命登峰人才计划等课题。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秘书长、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与眩晕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出血性卒中内科专业主任委员、北京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副会长。
获得实用新型专利7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学科骨干、学科带头人,获得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来源:神经时讯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7x8BtXBd6CRxlgzxb94_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