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内部六宝典资料大全
访谈纪实 | 贺良教授:脆性骨折—老年人的隐形「杀手」
发布时间:2022-05-07 阅读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程度持续加剧,骨质疏松症和脆性骨折(OPF)患者也随之增多。作为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的全身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患者需要面对来自髋部、椎体、桡骨远端等多处脆性骨折的威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此全科学苑特邀北京积水潭医院贺良教授全面剖析骨质疏松症及OPF的预防、诊疗等相关问题,以飨读者。

01多因素导致OPF的发生

OPF是骨质疏松症常见的并发症,易发生脆性骨折的部位主要是髋部、椎体、桡骨远端。贺良教授提出,骨质疏松症患者OPF的发生、发展与多因素相关。首先,老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都是骨质疏松症及脆性骨折的高发人群,绝经后女性比老年男性患病几率更高。其次,体重指数(BMI)较大的人群,患有骨质疏松性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风险高。第三,久坐、运动少、蛋白质、钙类、维生素摄入不足,以及有吸烟史、饮酒史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患病风险较大。此外,有脆性骨折病史、遗传因素、其他疾病诱发等等都可导致OPF的发生。骨质疏松患者和临床工作者需高度关注以上危险因素。

贺教授强调,骨密度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骨折风险的评估和临床治疗的监测中起着重要作用,要密切监测骨密度,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02警惕OPF后再发骨折

贺教授说:“有脆性骨折病史的骨质疏松患者,发生二次骨折的概率较高。比如,桡骨远端发生骨折之后,再发椎体骨折的风险就会增加,发生髋部骨折的几率也会呈倍数上升,患者最终致残、致死。因此,首次发生脆性骨折后,要尽早开始二级预防,避免再发骨折。”

已经发生脆性骨折的患者,需要及时调整身体状态,防止骨量继续丢失,同时进行药物治疗,骨折患者可以进行关节修复术、内固定术、人工关节置换等手术治疗。要重视围手术期抗骨质疏松治疗,结合系统康复训练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促进骨折愈合,降低再骨折风险。

03中药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价值凸显

药物可有效预防脆性骨折的发生。关于药物治疗,贺教授提出,目前临床常用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主要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是抑制骨吸收药物,如双膦酸盐、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核因子-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单克隆抗体、降钙素等。第二类是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如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第三类是其他类,如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维生素K2类、锶盐、抗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等。第四类为中药。 

临床研究表明,中药单体、中成药、中药复方、针灸、推拿以及中医外治法治疗骨质疏松效果明确。骨疏康胶囊是治疗骨质疏松中成药,具有疏通血脉、补肾益气、壮骨之功效。淫羊藿、熟地黄、骨碎补、黄芪、丹参等药物是其主要组成成分,淫羊藿具有补肾壮阳、强健筋骨等功效,熟地黄具有养血滋阴、补精益髓的功效,骨碎补具有补肾活血、止血续伤的功效,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的功效,丹参具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祛瘀止痛、养血安神的功效。对于防治骨量丢失、骨关节病和骨质疏松症有效。

04老年人群OPF术后康复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多为老年人,老年患者会因为骨量少影响手术复位及术后康复。随着新技术不断涌现,老年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逐步提升。如髋部骨折患者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恢复较好,再骨折的风险也较前降低。

老年患者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发生风险高,临床应指导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提高康复效果。同时,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功能锻炼要从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逐步过渡,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出院后的康复方案,强调定期随访。

总之,老年人群OPF术后须辅以合理的康复手段并结合药物治疗,防止骨质疏松的发展及再次骨折,将致残、致死的风险降到最低,全面提高生活质量。


贺良教授

北京积水潭医院

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 教授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骨与关节分会会长

北京医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委

从事骨科专业30多年,擅长于老年骨折,膝部损伤,骨质疏松的诊断与治疗。完成多项课题研究,在统计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编、参编多部专业书籍。


来源:全科学苑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83vV3R_zFkP9xn-ZyUm2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