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内部六宝典资料大全
筋骨论道 | 郑洪新教授:防病于先,骨质疏松预防与治疗不容小觑
发布时间:2022-07-29 阅读

据文献报道,因骨质疏松导致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其中50%会因致残长期卧床,而20%~30%的患者会在1年内死亡。初期骨质疏松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多是在出现脆性骨折等并发症后才得以确诊,因而被冠以“寂静杀手”之名。对于我国庞大的、骨密度尚未达标的人群,防微杜渐、防病于先更显紧要。特此,筋骨天地邀请到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郑洪新教授,就近年来骨质疏松的临床防治方案、中西医治疗骨质疏松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分享,旨在为今后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重要参考。

防病于先,骨骼病变只是表面,其因在于肾、脾与肝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量下降,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老年骨质疏松。

郑洪新教授表示:“原发性骨质疏松先天因素与种族、遗传、先天精气不足、备孕养胎等相关,多发于绝经后妇女;而后天因素则受饮食失宜、虚性体质、年龄增长、劳逸失度和起居失常等影响。”

中医学将骨质疏松称为“骨痿”“骨痹”,认为骨骼病变只是表像,主要病因在于肾、脾、肝。“肾精亏虚为根,肾中精气内寓元阴元阳,偏于阳虚则虚寒,偏于阴虚则虚热。阴阳失合,遂致骨量减少、骨枯而髓减;脾为后天之本,脾可运化四肢骨骼肌。若脾肾虚弱,则‘骨肉不相亲’,也就是骨骼肌肉协调性失常,导致骨质疏松易发骨折;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肝肾同源,精血互生,筋骨相连。若肝肾精血亏虚,则筋骨失养。”郑洪新教授特此详细介绍了骨质疏松的病因、病性。

未雨绸缪,青年医生必须明确骨质疏松五个常见症状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关爱老人,尊老敬老,普及骨骼健康知识,必不可少!骨量减少人群,应“未病先防”;在生活中,顺应天时,适度运动,多晒太阳;在饮食上,营养均衡,戒烟限酒;在心理上,调畅情志,精神内守,劳逸适度。

郑洪新教授强调防患于未然是治疗之良策,明确骨质疏松常见症状则是因病治宜之根本。“骨质疏松有五个常见症状。第一是骨痛。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肾阳虚、肾阴虚等均会导致骨失所养;肾虚为本,精亏而骨络瘀滞,血行不畅,不通则痛。第二是腰膝酸软。肾藏精而主骨,腰为肾之府;肝藏血而主筋,膝为筋之府。人至老年,肝肾精血亏虚,筋骨失养,运动无力,故见腰膝酸软,伴见耳鸣耳聋,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等症。第三是肌肉松软无力。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脾主运化而水谷精微以补充肾精。先天肾精禀赋不足,或后天脾胃失调,以致脾肾两虚,水谷精微不足,无以充养先天之精,精气亏虚,则筋骨肌肉失养,发为肌少骨弱。第四是驼背弯腰。老年髓减骨枯,可致胸、腰椎骨压缩性骨折、驼背弯腰、身高缩短,甚至由于胸廓畸形、腹部受压,而影响心肺及脏腑功能。第五是情志异常。骨质疏松让老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自主生活能力减退,因而与外界接触和交流减少,导致严重的心理负担。”

合则共赢,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优势互补

中医学将原发性骨质疏松分为六个证候: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肾虚血瘀证、脾胃虚弱证和血瘀气滞证。治疗方案的总原则是“辨证施治,病证结合;中西结合,整体调节;防治结合,重在预防”。

“骨量减少者,重在未病先防,可根据证候选用中成药加钙剂、维生素D等西药骨健康补充剂;而骨质疏松出现骨痛明显、腰膝酸软、驼背弯腰者,病情较重建议服用中药复方加西药治疗药物;病情缓和患者服用中成药加西药骨健康补充剂或选用治疗药物即可;但对于骨质疏松合并骨折者,治疗方案及中西药联合用药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同时,郑洪新教授也表示:“中医药对改善临床症状、调节整体状态、提高生命质量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西药作为骨健康补充剂为基础治疗,在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改善骨代谢等方面,疗效值得肯定。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互补,对解除患者疾苦,大有益处。”

精于国医,中成药治疗骨质疏松产生良好社会效益

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的中成药较多。郑洪新教授携其硕博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发现:“骨疏康还是十分值得肯定的。其具有补肾壮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之功效,一方针对多证,对肾精亏虚、肾阳不足、脾肾两虚,兼有瘀血阻络者均有益处;上市20余年来,其疗效确切,患者长期使用,安全性有保障;疗效机制也比较清楚,通过促进成骨细胞分化而促进骨形成、抑制破骨细胞分化而抑制骨吸收,能明显增加肌肉能量代谢而改善骨骼肌肉协调性,防止老年人摔倒。”

采访最后郑教授表示中成药不良反应少、副作用小、价格便宜,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健康中国”的发展、“人人享有健康”的愿景,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郑洪新教授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辽宁中医药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全国首批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辽宁省中医大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联盟理事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五运六气分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经典名方筛选与大品种培育分会副会长等。

1988-1989年作为世界卫生组织(WHO)研修员赴日本东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免疫病理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回国后致力于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础研究。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等多项,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主编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培养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学术继承人等100余名。


来源:筋骨天地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yQ_4vOpCGKoJp-N6jZe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