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属于后一类。研究显示:我国发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52.1%~54.68%。糖尿病患者中,有1/3~2/3伴有骨密度减低,其中1/3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医路讲糖特邀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倪青教授分享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骨质疏松症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是致残率最高的糖尿病并发症,导致患者长期严重疼痛和功能障碍。
糖尿病患者易伴发骨质疏松症
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较为常见,表现为腰腿痛、背痛和四肢无力,容易发生骨折。糖尿病易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倪青教授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糖尿病患者长期遵循严格的饮食控制,不注重钙磷钾的补充,导致血钙水平低、营养不良。
其次,血糖水平不稳定。血糖升高会引起渗透性利尿,尿中大量排出葡萄糖的同时,钙也从尿中排出,排出量比非糖尿病患者更多,因此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再者,糖尿病多见于老年人,28岁以后人体骨钙减少,随着增龄会出现生理性的骨质疏松,在此基础上,如果合并前两种情况,就更易出现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最后,不良生活方式也是糖尿病患者易伴发骨质疏松症的导火索,例如,久坐、超重及日晒时间不足、维生素摄入量少等。
骨质疏松症的三级预防
中医“治未病”思想是中医未病先防的主体体现。对糖尿病患者采取“治未病”措施,降低其并发骨质疏松症显得尤为重要。倪青教授认为,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治未病”可落实到骨质疏松症的三级预防工作中去。
一级预防,针对骨质疏松症易患人群,例如,糖尿病患者、老年人、需要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及因水肿需使用利尿剂的人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也会影响代谢,进而诱发骨质疏松症,也属于一级预防范畴。
倪教授强调,女性的骨健康应该格外重视。女性在28周岁以后,雌性激素开始减少,此时应该多晒太阳,增强运动,适量补钙;女性在45岁左右,进入骨量减少的高峰期,雌激素水平显著降低;随着年龄增长,女性60岁以后,由增龄带来的骨量流失问题会充分暴露,生长激素等对骨钙有益处的激素均在减少。
临床医生应积极宣传预防骨质疏松症的知识,告知高危人群提前预防。在药物使用、日常饮食、生活方式上的改变,能有效推迟骨质疏松症及其症状出现的时间点。
二级预防,指对发病初期采取治疗措施,以截断病情,防止疾病加重或预防并发症的产生。
出现关节疼痛,或已经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糖尿病患者,在出现疼痛后,如果仅用止痛药控制疼痛症状,不注重骨骼健康的检查和恢复,是十分危险的。倪教授认为,已经出现症状或确诊的患者,需定期检测骨密度、骨钙含量、降钙素水平。倪教授强调,应通过应用抗骨吸收药物、促骨形成药物及对增加肌肉力量、防止跌倒等生活方式的干预,维持骨密度,预防骨折发生。
三级预防,指已经出现骨质疏松症甚至出现骨折者,需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否则患者发生再骨折的风险是未发生骨折的3-5倍,甚至在10年内还会增加死亡风险。这一阶段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积极补充钙剂并应用药物治疗。
中医防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经验分享
倪青教授认为,中医可以参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防治的全过程。
中医食疗可融合到日常生活中,从而达到饮食治疗的作用,能够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有改善及调治作用的天然食材,对脾、肾大多也有调补作用。此外,还可适量补充钙、磷等微量元素,维生素及蛋白质等营养素。乌鸡汤就是不错的食疗选择。
中医药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上也有突出表现。中成药骨疏康组方为淫羊藿、熟地黄、骨碎补、黄芪等,全方配伍共收补肾益气、活血壮骨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骨疏康能升高骨矿物质含量,升高血清雌二醇水平,提高骨密度,减轻骨钙流失和股骨病变,提高血清磷、钙含量;具有增强成骨细胞活性的作用,对成骨样细胞具有增殖作用,升高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提高成骨细胞的比例及增殖指数,减少破骨细胞数。此外,骨疏康还可促进骨小梁增加,减缓骨质吸收。
在汤剂选择上,倪教授根据中老年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逍遥散或金匮肾气丸作为底方,结合具体病证表现进行辨证加减。其疗效可与西药媲美,可使体内钙水平提高,延缓并发症的出现。中药的使用可降低西药的用量,改善患者胃肠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依从性。
小结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目标是提高骨密度,改善症状和预防骨折发生。临床应用过程中,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依从性均有不同,尤其一些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使用受到限制。中医药可发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优势,将骨质疏松症防治的治疗节点提早到一级预防。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还有很多经验可收集整理。雌激素、碳酸钙及对骨小梁有保护作用的中药成分值得医务工作者们进一步挖掘。
倪青 教授
专家职务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国家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唐氏中医药发展奖获奖专家
首都中青年名中医
岐发展奖获奖专家
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常务理事
国家重点中医内分泌区域诊疗中心、重点专科主任
建立了糖尿病中医结构化住院病历及诊疗平台,建立糖尿病临床指南和标准的制定方法;牵头和参与制定13项中医临床指南,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42项,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50余项。已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奖13项;发表论文526篇(SCI收录26篇),主编学术著作20余本。
来源:医路讲糖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5-rpCCY3nhcUOiNrkSM6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