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愈演愈烈,提高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保持骨骼健康变得更加重要。很多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在发生骨折前没有明显疼痛,然而这种全身性疾病已经悄无声息地在人体中潜伏,使患者骨量减少、骨组织的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骼变脆,直到发生了脊柱、髋部和腕部的骨折才被察觉,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本期我们特邀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蔡利军教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进行详细讲解。
骨质疏松症危害大
提高认知防骨折
骨质疏松症可导致骨骼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增高。一旦发生脆性骨折,患者再骨折风险是无脆性骨折病史者2.7倍。一部分患者在骨折后可能不完全恢复或慢性疼痛、残疾和过早死亡,髋部、椎体和桡骨远端骨折会导致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其中髋部骨折危害最严重,发生髋部骨折后一年之内,20%患者会死于各种并发症,约50%患者致残。
这与大众普遍缺乏对骨质疏松症的全面了解、忽视其潜在危害有关,而医务人员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可能存在认知局限,未能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有效的防治措施。
因此蔡利军教授强调一定要提高大众对骨质疏松症的了解,重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同时也要提醒患者,注意预防,减少再骨折的发生。
蔡教授介绍道,这个过程男、女性都要经历,但女性本身骨骼的体积比男性小,在50岁左右女性又有一个独有的生理过程——绝经,女性绝经时骨质丢失会加速,所以与年龄相关的骨质流失会使小梁骨变薄并增加皮质孔隙率,从而为未来的脆弱性和骨折创造先决条件。
除了老年人群之外,长期卧床、体力活动少、吸烟、过量饮酒、过多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进食障碍、营养失衡、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钙和维生素缺乏、体重过低等人群;患有性腺功能减退症等多种内分泌系统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胃肠道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疾病、慢性肾脏及心肺疾病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的人群;服用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抗病毒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和过量甲状腺激素等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的人群也都是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危人群。
“与其他类型的骨折相比,骨质疏松性骨折在骨骼结构上存在一些明显差异,特别是老年人的骨容量、强度和密度都处于下降状态。骨质疏松性骨折通常发生在骨密度减少的情况下,存在低能量损伤,因此即使是轻微的外力,如摔倒、打喷嚏等也可能导致骨折,这与正常骨骼相比更为脆弱。而其他类型的骨折一般都是高能量暴力损伤,可能需要更大的外力才能发生,如车祸、坠楼或运动损伤等。”蔡教授讲解到。
对于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蔡教授表示,应强调个体化,可采用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对于接受能力强,能够耐受手术的患者,可以选择用手术治疗。一般通过骨水泥注射填充骨折处的空隙并增强受损骨骼的稳定性,这个过程可以减少疼痛和恢复活动能力,或者进行植入物手术,将支架或金属钉固定在骨折处,以使该部位更加稳定并重新恢复功能。
如果患者发生比较轻微的腰椎骨折,没有出现移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佩戴胸腰椎支具或者其他部位进行石膏固定等保守治疗也可以起到良好的外固定效果。
当然在此基础上也要使用药物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包括钙剂、维生素D等,主要用于增加骨量、减轻疼痛等症状;雌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等药物,主要用于调节骨代谢、改善骨质量。传统中医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也有宝贵的经验!比如我们临床经常使用的骨疏康,也是我们《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推荐的 ,它含有淫羊藿、熟地黄、骨碎补、黄芪、丹参等。淫羊藿具有补肾壮阳、强健筋骨等功效,熟地黄具有养血滋阴、补精益髓的功效,骨碎补具有补肾活血、止血续伤的功效,黄芪具有补气健脾升阳功效,丹参具有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疗效较好。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要从全生命周期予以足够重视
骨质疏松性骨折关键在于骨质疏松症引起的峰值骨量降低和骨量丢失,所以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也就是骨质疏松症的防与治。蔡教授介绍道,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应从全生命周期予以足够重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1.合理膳食,摄入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使其达到推荐的膳食参考摄入量水平。
2.保持积极的生活方式,避免静止的生活方式。
3.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过量饮酒和大量摄入咖啡等。
4.对于高危人群以及出现骨质疏松的个体应该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与保健医生进行交流,了解骨质疏松的知识和自身的骨骼健康状况。